Search


《理財大補帖》

年輕人,為什麼你特別適合長期投資?
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《理財大補帖》

年輕人,為什麼你特別適合長期投資?

股市是點心,工作才是正餐,不可過分沈迷。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,認真工作,賺得第一筆本金,更實在、更快速、更穩健。年輕人都應該學習長期投資,以下是我的看法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對於年輕人來說,股市是點心,工作才是正餐,不可過分沈迷,我總是拿這句話勸別人,可自己卻把持不住,無形中似乎把工作之外所有時間花在股票上了,這一年說是要考公職,其實在考公職上花費的精力,遠遠沒有股票大,股票有的時候真的很害人。

我認為,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,認真工作,賺得第一筆本金,更現實、更快速、更穩當。我認為年輕人都應該學習中長期投資,以下是我幾點真實感受:

第一、中長期投資有利於你空出精力好好工作

我們將來股票會玩得怎麼樣,這個誰也不知道,我覺得年輕人過早把股票當作人生第一事業基本是“害自己”。因為一開始就能取得成功的,畢竟少之又少。一邊工作一邊投資,等經歷兩個週期之後再做決定,可能更實際。

千萬不要沈迷於短線,因為這極易養成不勞而獲、好吃懶做的習慣。大部份人會工作沒做好,股票也沒做好,進而更難存到到能明顯改變生活的投資本金。

我在工作中就曾遇到了一位這樣的同事,快三十歲了,但身上只有六千塊人民幣(3萬台幣)可用資金。沈迷於短線,外匯、期貨、股票樣樣都做。工作做半年,休息半年,天天夢想著發橫財,天天都給我說工作不賺錢,還是做股票、做期貨來得快。經常吹噓他一天賺幾萬的經歷,上班還經常悄悄擺個手機看盤面,結果業績不行,生活過得也不好。

我勸了他幾次,讓他跟我做中長線投資,保留精力好好工作,存點錢。但和他說了幾次,感覺到這人已經著魔了。我勸他說,按長線投資,三五年能翻一倍,他說他就不到一萬塊本金(5萬新台幣),三年賺一倍有什麼意義?他想要的是暴發。我勸他專心工作存錢,他又說薪水太低,辛辛苦苦賺一個月,還沒期貨一天賺的多。

短線害人就在這裡,給人了一種“不工作“還能輕鬆賺”快錢”、賺“大錢”的幻想,雖然沒賺到錢,但總覺得自己趕上好行情能暴富,天天做著白日夢。

其它技能不想學,因為覺得不如炒股好賺;工作也不用心,因為心裡老是想著盤面;生活上沒有明確目標,天天就在盯盤,根本沒時間想一想自己活著是為什麼。

但中長線就很明顯不一樣了,這個我自己有親身感受,因為我知道一年可能就20%~30%的收益,再用力也不會更多,所以只有想方設法增加本金,在股市之外努力工作。

雖然工作中還是悄悄看盤,但我心裡還是戰戰兢兢。

因為我知道,一旦失業,短期也沒生活來源,不得不賣股票,而這些股票組合都是我等待了一兩年才逐步買入的。(賠了夫人又折兵)

總之,中長線思維打消了我各種幻想,雖然會偶爾意淫,但不會做那種「短期發一把就不用工作了」的夢,心裡也不會有那種「失業了靠交易賺生活費」的想法,這種思維逼著我盡量努力工作、別失業,只有多積累本金才會越來越安全。

第二、中長線賺錢似乎更簡單點

很多愛做短線的人,就是為了賺快錢。這我理解,我也想賺快錢,但我還是反對做短線。對大部分人來說,短線賺錢比長線賺錢“更難”,在陸股,只要買的價位不要太高,分散買幾只藍籌,長時間都不會套牢。等得久了,最後賺的還不錯。

做短線的,操作頻繁、麻煩、要看各種圖表、信息、資金、心理,弄得很複雜,太需要天賦,大部分人都沒辦法勝任,這我就不多說了。

第三、中長線更有利於你提高生活品質

我覺得年輕人還是盡量早點釐清生活的意義。我讀過一些佛經,個人認為還是“活得開心”最重要。

人若不能靜下來思考,好好想一下怎麼回歸本性,控制一下慾望,最後都挺痛苦的。

因為 “執著” 就會 “ 痛苦 ”,要想不執著,就需要空出時間,想通這些道理。

短線不停的強調 “短期” 收益,不停地讓你去 “競爭”,不停地去比較,去在乎短期得失,最後難免痛苦。

短線就是個耗時間、耗精力、讓你不停有牽掛、有在乎的東西。一個人沒了自由時間,何談自由快樂?何談幸福人生?

有句話叫“平淡是福”,靜靜地喝喝茶、看看書、陪陪自己喜歡的人,出去走走,這些都需要“活在當下”。若老牽掛著股票,老想著漲跌,哪有心情享受?

長線的好處就在這兒,你有大把的時間,你可以各種靜下心來。

雖然都是隨便說說,未必嚴謹,不過都是真心話,股票投資應該是個 “ 修心養性” 的東西,而不僅僅是個賺錢手段,否則你會深受 “折磨”。只有心 “靜” 了,才能安心長線投資,才能在股票投資中安靜地享受人生。

文章來源:寧靜致遠-不執著 雪球(微信ID:xueqiujinghua)


Tags:

About author
新書發表,文章更新,演講訊息。
這個世界最有價值的事,就是教會人們賺錢,並利用金錢過上有意義的生活。
View all posts